新闻动态

1963年,侄子从南京到粟裕家度假,粟裕:以后假期不要老往北京跑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7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前言1963年的一个假期,粟裕的侄子从南京赶到他家,准备度过一段清闲时光。按理说,这样的家庭聚会应该是轻松愉快的,然而,粟裕却没什么笑容,甚至语气有些严肃。他看着侄子,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以后假期不要老往北京跑。”粟裕话虽不多,但这句话却让人不禁疑惑:为什么粟裕会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?北京对他来说,究竟意味着什么?这背后,是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侄子是个捣蛋鬼粟沛去世后,儿子粟刚兵在南京跟着奶奶生活。1955年年初,粟裕到南京公干,特意抽出时间去看望母亲和侄子。粟裕和夫人楚青粟裕还特别找侄子谈话:“南京、北京的熟人和我说,你很顽皮,是个捣蛋鬼。我觉得顽皮不一定是坏事,要看具体情况。对敌人、坏人顽皮是好事,让他们一听你的名字就头疼。但对师长、亲友顽皮就是坏事,应该热情真挚,互爱互助。”粟刚兵只听着,并不说话。粟裕只好耐心地又说:“你今年上了中学,应该对小学生活作个总结,改正错的,发扬好的。”粟裕每次只要来南京,都会找侄子单独聊一聊,关心侄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况。实际上,粟刚兵脑子聪明,学习成绩一直不错,但就是爱玩闹,总顽皮。粟裕和陈毅时间久了,粟裕见侄子“顽皮”的性子没能改变,认为可能长期和老人住在一起,老人溺爱孩子,不舍得管教,很担心侄子的成长。1959年,粟裕将侄子带到北京上学。平时,粟裕对自己儿子要求很严格,趁着这个机会,就给粟刚兵、粟戎生、粟寒生三个孩子制定了作息制度,方便养成好习惯。不料,学校刚开学,南京的母亲病了,并要求粟刚兵回南京上学。粟裕想了想了,将事情和侄子讲清楚,让侄子自己决定。粟刚兵很感动叔叔愿意尊重自己的意见,表示愿意回南京陪伴奶奶,且回南京一定好好学习,不再顽皮捣蛋。1961年,粟刚兵被评为三好学生,并保送进入军医大学学习。粟裕接到消息很高兴,鼓励侄子继续加油。1962年年初,粟裕将侄子接到北京过寒假。粟裕身边一些工作人听说粟刚兵学医,认为学军事更好。粟刚兵学了一段时间医,也感觉不感兴趣,就找粟裕帮忙,看能不能调到步兵学校去学习。粟裕听了却说:“你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,我年轻时想当老师,教书育人,振兴国家。后来投笔从戎,是因为革命需要,于是我就学习如何当个好兵。你想转学,只是因为不感兴趣了,到了步兵学校学一段时间,又不感兴趣了怎么办?”粟刚兵不敢再多说什么,之后也再也没提过转学的事情,老老实实学医。侄子建议粟裕修房子1963年,粟裕身体不太好,大病小病不断,总跑医院。暑假,粟刚兵又来北京过暑假,刚好听说后勤部门要安排人来修房子。粟裕一家住的房子比较陈旧,确实应该翻新一下。然而粟裕却说房子还能住,不用修。粟刚兵听见就插话:“前几年北京住房紧张,您把院子里比较好的一部分房子让了出去,在围墙重新来了一个门进出。现在这房子年久失修,修一下不应该吗?”粟裕根本不理粟刚兵,而是跳过这个话题说:“你以后假期不要老往北京跑,到老根据地的农村看看,看看农村人民的衣食住行。”1964年暑假,粟刚兵就没有去北京,去了苏北的一个农村。在农村度过了暑假,粟裕特意问粟刚兵做些了什么,有什么感受。粟刚兵说:“我听了不少新四军过去杀敌的故事,还在南通芦基港疗养院和游击队长张妈妈学了几首民歌......”说着,粟刚兵就唱起来“毛主席当家家家富,粟司令打仗仗仗胜......”粟裕打断侄子的歌声,开始提问,问农村的庄稼长得怎么样、农民生活怎么样、烈士家属和遗孤过得怎么样等等。粟刚兵当然答不出来。粟裕很生气,狠狠批评了侄子一顿。1966年,粟刚兵因为反对林彪,被调到地方农村。林彪去世后,粟刚兵多次写信向海军领导申诉,希望能够回到部队工作。海军的萧劲光司令表示:可以收回部队。北海舰队准备将粟刚兵收回部队。就在办理回部队手续的时候,粟裕知道了情况,立即找粟刚兵沟通:“受迫害的人成千上万,是不是都能收回部队?有关首长都是我的老战友,他们同意把你收回部队,是出资革命战友的情谊,是特殊照顾,所以这件事不合适。”粟刚兵不敢和叔叔顶嘴,但心里是不服气、不理解的。粟裕一看侄子低着头不说话,就猜到了侄子的心思,悉心教导说:“你不能回到部队,也不要感到委屈,成千上万的同志都面临这样的处境。你在地方,在基层,踏踏实实地干上十几年,也能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,回不回部队又有什么关系。”1984年2月5日,粟裕在北京病逝。粟刚兵突然接到噩耗,忍不住失声痛哭,粟裕对他的关心和教诲历历在目,成了一生的财富。